十三五”成就巡禮丨水利鑄鐵閘門工程保江河安瀾 筑牢國計民生根基
“十三五”以來,我國水利建設投入持續加大,以完善江河流域防洪體系、優化水資源配置格局為重點,開工建成一大批重大水利工程,保江河安瀾,筑牢了國計民生根基。 今年汛期,我國遭遇了1998年以來最嚴重的洪澇災害,但全國大江大河干流和重要圩垸堤防無一決口,大中型水庫無一垮壩,工程險情顯著減少。 水利部水旱災害防御司副司長 王章立 :長江(流域)有101座水工程聯合調度,黃河流域在上游實現了龍羊峽劉家峽的聯合調度、中游實現了小浪底等五座水庫的聯合調度,這些工程的聯調聯防為確保長江、黃河等江河安瀾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今年8月中旬,長江上游接連發生今年第4號和第5號洪水,接到水利部緊急調令后,長江上游多座控制性骨干工程聯合調度,持續控制下泄流量。其中,僅四川亭子口水利樞紐就攔洪滯洪26.7億立方米。 四川嘉陵江亭子口水利樞紐負責人 馮國忠 :這就相當于20個西湖的總水量,把今年最大的洪峰流量17900 立方米每秒,削減至15000立方米每秒。 “十三五”以來,我國大江大河治理持續推進,一批控制性樞紐開工建設,重點河段和區域防洪減災能力明顯提升,從而確保了今年汛期我國江河安瀾。 十三五期間,多項重大引調水工程也在逐步緩解部分地區長期缺水和干旱的困擾。其中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已累計向北輸水超300億立方米,已使沿線24座大中城市100多個縣市6000萬人口受益。同時,南水北調通過向沿線部分河道開展生態補水,也取得了顯著的生態效益,流經河北的滹沱河因此得以重現生機。 河北省石家莊市民 陳思 :滹沱河以前都斷流了,河道里邊全是垃圾。這兩年有了水以后,也能看見里面的小魚小蝦了,然后野鴨子也來了,我們平時都喜歡來這玩。 十三五期間,水利工程在推動我國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方面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就在前不久,廣西大藤峽水利樞紐工程水位首次達到52米最高水位,至此,一期工程開始全面發揮綜合效益。 大藤峽工程樞紐管理中心高級工程師 黃鷺:應急調水抵達珠江三角洲的時間可由原來的10天縮短至3天左右,顯著提升了粵港澳大灣區供水安全保障能力。 大藤峽水利樞紐是國務院確定的172項重大水利工程之一,到今年底,這172項工程將全部開工建設。 國家持續不斷的投入是水利工程發揮效益的根本保障。截至今年8月底,“十三五”水利建設規模達3.1萬億元,這些真金白銀,有力保障了“十三五”規劃確定的水利建設目標能夠如期較好完成。